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刷行业可以看作是过程制造和离散制造的结合,它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需要考虑顾客的需求。但笔者认为,印刷行业更倾向于离散制造,对各种生产要素的耦合要求更为宽松,提供了更多的容错空间,但也客观上降低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因此,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就需要进行流程转换,即将订单引入松散无序的离散制造业,密切协调各种因素,减少废品和半成品,实现快速、准确、高一致性的生产。
作者认为,印刷企业在转型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几个共同的问题。
一是面对微利化、同质化的经营发展环境,创新能力风险具有极大;
二是在转型过程中,提倡“人工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蹴而就;
三是转型最终变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成就工程。
那么我们如何发展才能规避这些社会问题,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发挥出来,并受益于企业呢?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可以同时通过学生建立以下标准流程体系助力中国企业精细化管理。
1、根据包装印刷工艺特点,建立完整、规范、完整的产品流程管理体系。
完整、标准化、集成化的产品文档,为产品订单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产品评价、材料需求计算、材料消耗计算、作业时间计算、作业分解、作业调度和实际成本计算等各种基础。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准确的工艺指导导致的质量事故。事先制定各种生产要求和生产标准,应有利于生产计划和车间作业的顺利进行,避免机器因工艺指导不准确而停机,并为企业物料消耗评估、作业标准时间计算、机器效率评估等类型的分析和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2、建立一个全面的生产技术制造作业化管理制度体系
基于产品零部件 bom (bill of material)和流程线作业分解系统,实现作业消耗计算、时间计算、作业调度、作业反馈、作业成本计算,从而实现企业精细化生产过程管理控制和精细化成本核算。通过对任务表的管理,可以避免后续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工作人员发现任务并编辑任务的某些信息,使每个操作角色的工作都有基础,使操作简单,产品生产周期管理精细。对于作业的管理,有利于对半成品的作业数量进行管理。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追踪,可以避免文件管理难以控制以及半成品的数量、质量等工作。
3、建立有效的物料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料进行分类、物料编码管理机制,并按不同的物料分类确立自己不同的采购驱动发展方式,领用、出库方式,成本会计核算方式,物料耗用考核评价方式等。建立物资消耗标准和物资考核制度,统一物资需求管控模式,避免因备货造成重复采购、漏购和物资积压。
4、建立有效的生产控制管理体系
建立标准工时计算体系,可以为生产计划、机器执行、生产效率评价、产能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在基于活动分解和综合活动管理的系统下,可以建立生产控制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调度系统,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协调交货日期,协调生产控制和物料计划的关系;形成高效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机器无效工序、提高订单准时交货率提供可用工具和可靠保障。
5、建立企业生产效率评估管理制度体系
基于产品过程控制系统和整体运行系统,建立企业运行效率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实时、实时、完整的无效工时数据基础和分析,为企业衡量各个团队、机器和工作中心的生产效率提供依据,为企业最终浪费无效工时的各个团队、机器和工作中心提供信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无效工时指明工作方向。
6、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的质量进行管理制度体系与传统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有所了解不同,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要求自己企业需要以质量为核心且全员共同参与,要求中国企业可以设计技术产品信息质量、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协调质量和提升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印刷企业将各种生活质量方针、检验标准、各种证书都挂在墙上,很难有效地执行起来,一旦出了质量事故或者客户投诉,没有形成完整的追溯体系,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核查,怎么去规避。
7、建立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和分析系统,跟踪订单情况
以综合作业管理系统沉淀的实际作业数据为基础,通过作业成本汇总核算的方法,真实反映生产订单各部分的实际成本。
8、建立以企业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立一整套健康的营运指标,全面发展用于实现企业文化核心技术业务工作流程闭环和数据闭环,每日、每周、每月实时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内部经营、生产偏离营运指标的各种异常情况,分析研究问题主要原因,制定有效改善措施和跟踪、验证改善学习效果。运用PDCA循环的工具和方法,倒逼企业社会各个相关部门需要持续不断改善,使各项营运指标趋向合理和正常,真正能够帮助中国企业为了降低存货库存(含物料、半成品、成品),特别是对于降低超期库存、降低应收款(含未开票应收和开票应收)、降低各项异常损失(含补纸、补料、缺数补印、无效工时损失、客户扣款损失等)、提高机台效率、降低物流企业资产营运各种财务风险,从而影响整体水平提高自己企业的运营服务能力、盈利能力,使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9、建立价格决策系统
引用是一门艺术,也是最伟大的平衡行为。传统报价理论:成本+利润=报价。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多年前书刊市场制定的标准价格报价模式,完全没有考虑市场接受程度,所有的定价都来自企业内部。新管理理论:利润=报价-成本。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来自企业内部。这种营销思维是买方市场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扩大利润,就必须使成本变小,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相关成本)、会计成本(无关成本)、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沉没成本是已经不可逆交付且无法回收的成本,所有沉没成本都是固定成本。机会成本、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都是相关成本。印刷企业需要考虑成本理念下的报价依据、利润评估、报价风险、企业成本持续改进、价格策略等问题。